【计量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是我国在计量领域的重要法律,自1985年颁布以来,对规范计量行为、保障量值统一和公平交易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从主要内容、适用范围、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主要
《计量法》主要规定了国家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计量标准的建立与使用、计量检定制度、计量监督等内容。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计量活动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合法性,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
1. 计量器具管理
国家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制度,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 计量标准建设
建立国家计量基准、标准物质和标准装置,为全国量值统一提供技术基础。
3. 计量检定与校准
计量检定由法定计量机构或授权单位执行,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4. 计量监督与违法行为处罚
对违反计量法规的行为,如使用非法计量器具、伪造数据等,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5. 国际计量合作
鼓励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计量体系与国际接轨。
二、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 | 说明 |
企业单位 | 使用计量器具进行生产、销售、贸易等活动的单位 |
公共事业 | 如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单位 |
医疗机构 | 使用医疗设备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机构 |
科研机构 | 开展科学研究并涉及计量工作的单位 |
消费者 | 在购买商品时受到计量保护的个人 |
三、法律责任
行为类型 | 法律责任 |
使用未经检定的计量器具 | 责令停止使用,可处以罚款 |
伪造、篡改计量数据 | 追究刑事责任 |
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定 | 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整顿 |
从事非法计量活动 | 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 |
四、结语
《计量法》作为我国计量工作的基本法律,涵盖了从计量器具管理到法律责任追究的各个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量工作日益重要,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和个人应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计量法规,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注: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旨在提供对《计量法》的基本理解,具体条款请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