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秋水的全诗句意思】“望穿秋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度期盼、等待某人或某事的到来,以至于眼睛都望得发干、发涩。这个成语源自古代诗词,最早出自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虽然“望穿秋水”并非完整的一句诗,但它在文学中有着深远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望穿秋水”最早出现在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中,原文为:
>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这句话描绘了张生对崔莺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里的“秋水”指的是女子的眼睛,古人常用“秋水”来形容女子眼神清澈明亮。整句意思是:张生望着崔莺莺的眼睛,看得几乎要望穿了,眉头也因思念而皱起。
二、诗句原意解析
成语/诗句 | 原文 | 解释 |
望穿秋水 | 望穿他盈盈秋水 | 指极度盼望,眼神几乎要看穿对方的眼睛,形容思念之深 |
盈盈秋水 | 盈盈秋水 | 形容女子眼波清澈,如秋水般明亮 |
蹙损春山 | 蹙损他淡淡春山 | “春山”指眉峰,因思念而皱眉,形容愁绪 |
三、现代意义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望穿秋水”多用于形容人们在等待某人或某事时的急切心情,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例如:
- 他每天都在门口等着她,真是望穿秋水。
- 等待一个消息,让人望穿秋水。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保留了古诗词中的美感,也融入了现代人的感情表达。
四、总结
“望穿秋水”虽然是一个成语,但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典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西厢记》。它不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还体现了古人对情感细腻的描写方式。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元代《西厢记》 |
原意 | 形容极度渴望与思念 |
用法 | 多用于表达等待、期盼的心情 |
文化内涵 | 古人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结语
“望穿秋水”不仅是文学中的经典表达,也是现代人情感交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承载着历史的温度,也传递着当代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