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孙未解供耕织】一、
“童孙未解供耕织”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句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诗描绘了乡村儿童在农忙时节虽尚未成年,但已开始模仿大人从事农事劳动的情景。通过这一画面,诗人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体现了儿童天真烂漫与勤劳朴实的特质。
该诗句不仅展现了古代乡村生活的自然状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家庭分工和教育方式的特点。儿童虽然尚未完全掌握耕织技能,但他们已经开始参与劳动,体现出一种朴素的劳动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核心内容对比分析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原文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作者 | 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 |
时代背景 | 宋代农村生活,农业为主,家庭分工明确 |
主题思想 | 描绘乡村儿童参与农事劳动的场景,体现劳动精神与家庭教育 |
意象分析 | “童孙”代表儿童,“未解”表示尚不精通,“供耕织”指参与农事劳动,“学种瓜”则表现模仿行为 |
情感表达 | 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
文化意义 | 展现传统农耕文化中儿童的角色与教育方式 |
三、结语
“童孙未解供耕织”不仅是对乡村儿童生活的真实记录,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劳动是成长的一部分,而童年也在劳动中悄然绽放。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