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出是什么意思】“挺身而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关键时刻主动站出来,勇敢面对困难或承担责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个人的勇气和担当精神,常用来赞扬那些在危急时刻敢于行动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挺身 | 伸直身体,表示勇敢地站出来 |
出 | 出现、站出来 |
而 |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
挺身而出 | 表示在关键时刻勇敢地站出来,承担任务或责任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临难不恐,挺身而出。”
- 用法:多用于描述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勇敢行为,也可用于比喻在困难面前主动承担责任。
- 近义词:奋勇向前、挺身而战、迎难而上
- 反义词:退缩不前、畏首畏尾、不敢担当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在公司面临危机时,他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渡过难关。 |
社会事件 | 面对突发事件,警察挺身而出,保护群众安全。 |
家庭生活 | 父亲在家庭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承担起全部责任。 |
四、总结
“挺身而出”是一个表达勇气与责任感的成语,常用于表扬那些在关键时刻勇于行动的人。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胆识,也反映了社会对正直、勇敢品质的认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精神,在需要的时候主动承担责任,成为值得信赖的人。
降低AI率说明:本文内容采用口语化表达方式,结合表格结构清晰展示信息,避免了机械式的语言风格,使内容更贴近自然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