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内容提要】《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所著的一本经济学通俗读物,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揭示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者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复杂的经济理论融入到人们熟悉的场景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理解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本书共分为多个章节,每章都围绕一个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但背后蕴含深刻经济学道理的现象展开分析。从价格设定、消费者行为、市场机制到博弈论,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引导读者思考背后的经济逻辑。
例如,书中探讨了为什么超市的商品经常以“9.99元”定价,为什么电影院的爆米花卖得比外面贵,以及为什么某些商品会采取“捆绑销售”的方式等。这些现象虽然常见,但其背后涉及成本、需求弹性、心理预期等多个经济学概念。
此外,作者还讨论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机会成本的概念、激励机制的设计等,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经济学思维框架。
书籍内容提要表
章节 | 主题 | 核心经济学概念 | 举例说明 |
第1章 | 为什么牛奶放在冰箱里,而可乐却放在柜台上? | 消费者行为与存储成本 | 牛奶易变质,需要冷藏;可乐不易变质,无需冷藏 |
第2章 | 为什么超市商品喜欢用“9.99”而不是“10元”? | 心理定价与感知价值 | 消费者认为“9.99”比“10元”便宜很多 |
第3章 | 为什么电影院的爆米花特别贵? | 垄断定价与互补品策略 | 爆米花作为影院的附加收入来源 |
第4章 | 为什么有些商品采用“捆绑销售”? | 价格歧视与消费者剩余 | 将两种产品打包出售,提高整体利润 |
第5章 | 为什么出租车司机不按最短路线走? | 激励机制与信息不对称 | 司机可能为了多收费而绕远路 |
第6章 | 为什么有些商品价格越高越受欢迎? | 社会认同与信号传递 | 高价商品被视为高品质的象征 |
第7章 | 为什么公共物品容易被滥用? | 公共物品与搭便车问题 | 公共公园常被破坏,因无人负责维护 |
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能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能学会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它不仅是一本经济学入门书,更是一本启发思考、提升生活质量的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