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又称】一、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崖壁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之一。它又被称为“千佛洞”,这一名称源于其洞窟中大量描绘佛像的壁画和雕塑。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约公元4世纪),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与扩展,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庞大石窟群。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址,莫高窟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的佛教艺术风格,内容涵盖佛经故事、供养人画像、飞天图案等,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此外,莫高窟还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包括《金刚经》、《法华经》等佛教经典,以及多种语言的文书,为研究古代社会、宗教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正式名称 | 莫高窟 |
别称 | 千佛洞 |
地理位置 | 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崖壁上 |
建造时间 | 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约公元4世纪) |
主要特点 | 壁画、雕塑、佛教艺术、古代文献 |
文化价值 | 世界文化遗产、佛教艺术中心、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
现存洞窟数量 | 约735个 |
代表内容 | 佛经故事、供养人画像、飞天图案、多民族艺术风格 |
保护级别 | 全球文化遗产(1987年列入) |
三、结语:
莫高窟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与外来文化交融的见证。它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宗教信仰和艺术发展的珍贵窗口。无论是从历史、艺术还是宗教角度来看,莫高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