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是什么意思】“司空见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情非常常见,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不再觉得奇怪。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官职名称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司空见惯 |
拼音 | sī kōng jiàn guàn |
出处 | 唐·孟郊《再下第诗》:“人皆言子衿,贤者不为意;我独不闻此,久矣如司空。” |
含义 | 形容某事经常发生,早已见惯,不再感到新奇或惊讶。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某种现象或行为频繁出现,让人感到平淡无奇。 |
近义词 | 屡见不鲜、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
反义词 | 罕见、稀奇、少见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司空”原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行政官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古人常用“司空”来指代日常的、普通的事情。而“见惯”则是指看惯了、习惯了。因此,“司空见惯”最初的意思是“像司空那样常见”,后来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普遍性。
在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中,他曾用“司空见惯”来形容自己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无奈和淡然,后来这一说法被广泛使用并流传至今。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生活 | 在城市里,电动车随处可见,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
工作环境 | 这种加班情况在公司里司空见惯,大家都习惯了。 |
社会现象 | 有些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这种现象在某些地区已司空见惯。 |
四、注意事项
1. 语境适配: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情感色彩:带有一定消极意味,表示对某种现象的无奈或不满。
3. 搭配使用:通常用于描述负面或中性的现象,不宜用于正面或积极的事物。
五、总结
“司空见惯”是一个含义明确、使用广泛的成语,用来形容某种现象或行为非常常见,让人不再感到新奇。它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在写作或表达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