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安堵如故的意思】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其中,“安堵如故”是一个较为少见但意义明确的成语,常用于描述社会秩序稳定、人们生活正常的状态。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安堵如故
拼音: ān dǔ rú gù
意思: 指百姓安居乐业,一切如旧,没有受到动乱或灾害的影响。形容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正常。
出处: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又怀思楚地,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于是尊怀王为义帝,徙之长沙,而自都彭城。……诸侯皆属项王,天下大定,民皆安堵如故。”
二、成语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描述社会安定 | 战争结束后,百姓安堵如故,生活逐渐恢复。 |
表达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 在动荡年代,人们最渴望的是安堵如故的生活。 |
常用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 | 古代文献中常用“安堵如故”来形容政局稳定、民生安宁。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安居乐业、太平盛世、风平浪静 |
反义词 | 流离失所、兵荒马乱、动荡不安 |
四、总结
“安堵如故”是一个表达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正常的成语,常用于描述战争结束或灾后重建后的稳定状态。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秩序和稳定的重视。在现代,这一成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仍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历史感。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及相关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