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凄凉地全诗译文】“巴山蜀水凄凉地”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被贬谪至偏远之地时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情感。
一、诗歌背景总结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遇时所作,回应白居易的赠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自己长期被贬、仕途坎坷的感慨。其中“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句,正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写照。
二、全诗原文及译文对照
原文 | 译文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在巴山楚水这样荒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被抛弃的日子。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回忆旧友只能空自吟诵《思旧赋》,回到故乡却像王质观棋那样恍如隔世。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船旁边有无数船只驶过,病树前面已是万木逢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今天听了你的诗,暂且借一杯酒来振奋精神。 |
三、诗句解析
- “巴山蜀水凄凉地”:巴山和蜀水是古代对四川一带的泛称,这里用“凄凉地”形容诗人被贬之地的荒凉与冷清。
- “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朗州(今湖南常德),后又辗转多地,共23年未得重用。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是全诗的名句,寓意虽身处困境,但仍有希望和新生,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四、情感与哲理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体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豁达。尽管身处“凄凉地”,但他并未沉沦,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变化,展现出一种超越苦难的生命力。
五、总结
“巴山蜀水凄凉地”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被贬官员的孤独与无奈,也感受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低谷中,依然可以找到希望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