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的拼音介绍】“蹒跚”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常用来形容走路缓慢、摇摆不定的样子。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动作或动物行走时,这个词被广泛使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词语,下面将从拼音、字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蹒跚”读音为 pán shān,其中“蹒”读作 pán(第二声),意为缓慢、不稳;“跚”读作 shān(第一声),表示行走时身体左右摇晃的样子。整体意思是指走路不稳、步伐缓慢,常用于形容老人、小孩或受伤者走路的姿态。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例如:“老人蹒跚地走在小路上。”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又富有画面感。
此外,“蹒跚”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引申为做事不够利落、进展缓慢的状态,如“事业的发展仍处于蹒跚阶段”。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注音符号 | 字义解释 | 用法举例 | 词性 |
蹒跚 | pán shān | ㄆㄢˊ ㄕㄢ | 慢慢走,步履不稳 | 老人蹒跚地走过马路 | 形容词/动词 |
三、注意事项
1. “蹒跚”是双音节词,发音时要注意声调的变化,尤其是“珊”字读第一声,不要误读为第三声。
2. 在口语中较少使用“蹒跚”,更多出现在书面语和文学作品中。
3. 书写时要特别注意“蹒”的结构,左边是“足”字旁,右边是“曼”字,不能写错。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蹒跚”这个词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无论是学习中文的学生,还是写作爱好者,掌握这类词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