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剩余价值】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是一个核心概念,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家如何通过工人劳动获取利润。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劳资关系。
一、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积累的基础。简单来说,工人为资本家工作,不仅创造了自己工资所对应的价值,还创造了额外的价值,这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工人的劳动,尤其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了维持生活而获得工资,但他们的劳动时间往往超过必要劳动时间(即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劳动时间),超出的部分就是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可以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形式。前者是通过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劳动强度来实现的;后者则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二、表格展示
概念 | 定义 |
剩余价值 |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
劳动力价值 | 工人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工资所代表的价值。 |
必要劳动时间 | 工人用于生产自己工资所对应价值的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 工人超出必要劳动时间继续工作的部分,所创造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
绝对剩余价值 | 通过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劳动强度来增加剩余价值。 |
相对剩余价值 |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 |
三、简要分析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迫使工人出卖劳动力,并在劳动过程中无偿占有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积累和利润增长。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也为后来的社会运动和经济批判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语:
“什么叫剩余价值”不仅是经济学问题,更是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体现。理解剩余价值,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看到现代经济体系中的矛盾与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