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胜收意思是什么】“美不胜收”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美好的事物太多,让人无法全部欣赏到。它不仅表达了对美的赞叹,也带有一种因数量多而难以一一尽享的遗憾感。
以下是对“美不胜收”的详细解释和相关总结: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美不胜收 |
拼音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多作形容词) |
含义 | 形容美好的事物太多,让人目不暇接,无法全部欣赏或收藏。 |
出处 | 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虽非直接出处,但后人常用此意表达美景繁多之感。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风景、艺术作品、文化活动等美好事物的丰富性。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风景描写 | “西湖的景色美不胜收,游客们流连忘返。” |
艺术展览 | “这次画展的作品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
文化活动 | “节日期间的民俗表演美不胜收,热闹非凡。”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美轮美奂、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
反义词 | 寡淡无味、索然无趣、乏善可陈 |
四、总结
“美不胜收”是一个富有美感的成语,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太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难以尽数欣赏。它不仅传达了对美的赞美,还隐含着一种因美好过多而产生的无奈情绪。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这个成语都能很好地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感叹。
无论是自然风光、艺术作品还是文化活动,“美不胜收”都是一个非常贴切且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