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得志是什么意思】“小人得志”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品行不端、心术不正的人在某种情况下获得了权力、地位或成功。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社会上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或现象。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小人得志 |
拼音 | xiǎo rén dé zhì |
出处 | 出自《左传》等古籍,后广泛用于民间和文学作品中 |
含义 | 指品德低下、行为不端的人获得权力或成功,往往带来负面后果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讽刺,强调道德与能力的不匹配 |
近义词 | 贻害无穷、祸国殃民、奸人得势 |
反义词 | 君子得志、贤人当道、德才兼备 |
二、详细解释
“小人”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道德品质低劣、行为不端的人,而非字面意义上的“小人物”。而“得志”则指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或获得了某种地位、权力。“小人得志”就是说这类人因为某些原因(如权力斗争、机会巧合等)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地位或权力,从而可能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一个平时爱耍手段、阿谀奉承的人,突然被提拔到重要岗位,这就是“小人得志”的表现。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也常常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题。
三、使用场景
- 批评社会现象:如某公司内部因人际关系而提拔无能者。
- 文学创作:小说或戏剧中常用此词来刻画反派角色的得势。
- 日常交流:朋友间谈论某人靠关系而不是能力上位时,可能会用这个词。
四、延伸思考
虽然“小人得志”是贬义词,但现实中也有不少“小人”因各种原因暂时得势,这反映了社会机制的不完善。因此,如何防止“小人得志”,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是社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五、结语
“小人得志”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判,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与责任。只有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才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