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什么意思啊】“恻隐之心”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它表达了一个人对他人遭遇不幸时所产生的一种同情、怜悯的情感。这个词语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常用于描述人的善良本性。
一、
“恻隐之心”原意是“对别人的痛苦感到悲伤和同情的心”,是儒家思想中强调人性本善的重要体现。在古代,孟子用“恻隐之心”来说明人天生具备的仁爱之心,认为这是道德行为的基础。现代语境中,“恻隐之心”多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同情心、富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
该词常用于文学、教育、心理等场合,表达对他人的关怀与理解。它不仅是道德修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二、表格形式解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上》 |
字面意思 | “恻”指忧伤、悲痛;“隐”指痛楚、苦痛;“心”即内心情感 |
引申含义 | 对他人的不幸感到同情、怜悯的心理 |
文化背景 | 儒家思想中“人性本善”的体现,是仁爱的起点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有同情心、富有爱心、乐于助人 |
常见搭配 | 恻隐之心、发乎恻隐之心、缺乏恻隐之心 |
相关成语 | 同情心、怜悯之心、仁心仁术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教育、心理咨询、社会评论等 |
三、结语
“恻隐之心”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道德情感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的苦难时,应保持一颗柔软的心,给予理解和帮助。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