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垆卖酒典故指的是哪位】“当垆卖酒”是一个源自古代的典故,常用来形容女子在酒肆中卖酒的情景。这个典故最早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讲述的是西汉时期著名文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其中,“当垆卖酒”一词正是出自这段历史。
一、典故概述
“当垆卖酒”原意是指女子在酒坛旁(即“垆”)卖酒,后引申为女子在酒馆中工作或经营酒坊。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女性的独立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某种看法。
二、人物介绍
人物 | 身份 | 简介 |
司马相如 | 西汉文学家、音乐家 | 原本是蜀地的一个平民,因才华出众而闻名,后成为汉武帝的宠臣。 |
卓文君 | 司马相如的妻子 | 卓家的女儿,才貌双全,与司马相如私奔后共同经营酒肆,以“当垆卖酒”为生。 |
三、典故背景
司马相如早年穷困潦倒,与富商之女卓文君相识并相爱。二人私奔后生活清贫,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开了一家酒肆。卓文君亲自在酒坛前卖酒,司马相如则弹琴助兴。这段经历后来被记载于《史记》中,成为“当垆卖酒”的由来。
四、典故寓意
“当垆卖酒”不仅是对一段爱情故事的描述,更象征着女性的独立与坚韧。卓文君虽出身富贵,却能放下身段,与丈夫共度艰难,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这一典故也常被用来赞美女性的自立自强。
五、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当垆卖酒”多用于文学作品或诗词中,借以表达对自由恋爱、女性独立精神的赞美。有时也用作比喻,形容某人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
六、总结
“当垆卖酒”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讲述的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与妻子卓文君在贫困中开酒肆、当垆卖酒的故事。这一典故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也蕴含了对女性独立精神的赞美。
答案:
“当垆卖酒”典故指的是卓文君,她与司马相如私奔后,在酒肆中亲自卖酒,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