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古诗的意思】《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习性和声音,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虽然表面上写的是蝉,实则借物抒怀,寄托了作者的志向与人格理想。
一、诗歌
《蝉》以蝉为题材,描绘了蝉在高树上鸣叫的形象,借蝉的“清露”与“高声”来象征高洁、清廉、正直的人格。诗中强调“居高声自远”,意思是:只要站得高、做得好,自然会被人所知,不需要依靠外力或时机。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操守的自信与对世俗浮躁的批判。
二、诗句解析与含义对照表
诗句 | 字面意思 | 深层含义 | 作者情感 |
垂緌饮清露 | 蝉的触须像下垂的帽缨,吸食清露 | 蝉不靠其他食物,只饮清露,象征清高、廉洁 | 表达对高洁品质的赞美 |
流响出疏桐 | 蝉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 | 蝉声悠远,出自高处 | 表现蝉声虽远,却能传至远方,象征品德高尚者自然受人敬仰 |
居高声自远 | 站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 | 只要品格高尚,名声自然远扬 | 表达对自身修养与人格的自信 |
非是藉秋风 | 不是因为借助秋风 | 强调名声的来源在于自身,而非外力 | 批判依赖外力、投机取巧的行为 |
三、总结
《蝉》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通过描写蝉的高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清廉正直人格的推崇。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已成为千古名句,常被用来勉励人们注重内在修养,坚守原则,不依赖外力而获得认可。
文章说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结合了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句式,力求语言自然、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