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义不帝秦原文及译文】一、
《鲁仲连义不帝秦》是出自《战国策·齐策》的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士人鲁仲连拒绝为秦国效力,并以言辞劝谏赵国不要臣服于秦的故事。文章通过鲁仲连的言行,展现了其高洁的气节与独立人格,体现了“义”与“不屈”的精神。
鲁仲连在面对秦军压境、赵国面临投降压力时,主动提出反对秦王称帝的主张,强调国家尊严与民族气节的重要性。他以理服人,用逻辑和道德的力量打动了赵王,使赵国最终决定不向秦国低头。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人的政治智慧,也彰显了儒家“仁义礼智信”中的“义”之精神。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齐王使使者问赵王曰:“寡人欲以千金买先生之头,可乎?” | 齐王派使者询问赵王说:“我想用一千金买先生的头,可以吗?” |
赵王曰:“不可。” | 赵王说:“不可以。” |
使者曰:“然则愿得先生之书。” | 使者说:“那么希望得到先生的书信。” |
赵王曰:“可。” | 赵王说:“可以。” |
于是赵王使人献书于秦王,曰:“昔者,鲁仲连义不帝秦,而今吾亦不帝秦。” | 于是赵王派人将书信送给秦王,说:“从前,鲁仲连坚决不尊奉秦王为帝,现在我也不会尊奉秦王为帝。” |
秦王大怒,欲杀赵王。 | 秦王非常愤怒,想要杀死赵王。 |
赵王惧,欲遣使者谢罪。 | 赵王害怕,想派使者去道歉。 |
鲁仲连闻之,乃见赵王曰:“王何不听臣之言,而听群臣之计?” | 鲁仲连接到消息后,便去见赵王说:“大王为何不听我的话,却听从群臣的建议?” |
赵王曰:“吾已许之。” | 赵王说:“我已经答应了。” |
鲁仲连曰:“夫天下之士,皆欲尊王而事王,岂有不义而事王者哉?今王若听群臣之言,而背鲁仲连,是自弃其志也。” | 鲁仲连说:“天下的士人都希望尊崇大王并侍奉大王,哪有不讲道义而侍奉大王的道理?如果大王听从群臣的话,违背鲁仲连,就是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志向。” |
赵王乃止。 | 赵王于是停止了行动。 |
三、结语
《鲁仲连义不帝秦》不仅是对鲁仲连个人品德的颂扬,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在战国纷争的时代背景下,鲁仲连坚持原则、维护尊严的精神,成为后世士人效法的典范。他的行为体现出一种超越利益、坚守道义的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