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成语解释】“枯木逢春”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出自《红楼梦》中的一句诗:“枯木逢春,虽死犹生。”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干枯的树木在春天来临时重新焕发生机。引申义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衰败后迎来转机。
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经历长期低迷、停滞甚至濒临失败的状态后,突然出现新的机遇或转机,从而重获生机与活力。它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也蕴含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成语解析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枯木逢春 |
拼音 | kū mù féng chūn |
出处 | 《红楼梦》(原句:“枯木逢春,虽死犹生。”) |
释义 | 干枯的树木在春天重新发芽,比喻在逆境中看到希望,转危为安。 |
引申义 | 表示人在低谷时遇到转机,或事物在衰败后重获新生。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鼓励他人,表达对未来的信心,也可用于描述某种转机或复苏。 |
近义词 | 否极泰来、柳暗花明、东山再起 |
反义词 | 一蹶不振、江河日下、雪上加霜 |
成语应用举例
1. 人生经历:他曾经失业多年,生活困顿,但后来找到一份新工作,可以说是“枯木逢春”,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2. 企业发展:这家企业一度面临倒闭危机,但经过改革后逐渐恢复元气,真可谓“枯木逢春”。
3. 自然现象:冬天的树木看似枯黄,但到了春天,又会焕发新绿,这正是“枯木逢春”的自然写照。
总结
“枯木逢春”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表达。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要放弃希望。只要坚持努力,终会有转机出现,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个成语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力量,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多加体会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