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先擒王出自哪首古诗】“擒贼先擒王”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于比喻解决问题时应抓住关键、核心人物或问题。这句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中的第五首。
一、
“擒贼先擒王”这一说法源于杜甫的《前出塞·其五》,原句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意思是:在战斗中,要先打掉敌人的战马,再擒获敌方的首领,才能彻底瓦解敌军的战斗力。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处理事情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人物,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诗句虽出自杜甫之手,但“擒贼先擒王”作为成语广泛流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句俗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擒贼先擒王 |
出处 | 杜甫《前出塞·其五》 |
原文 |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作者 | 杜甫(唐代) |
诗题 | 《前出塞》九首之五 |
含义 | 处理问题应抓住关键、核心人物或因素 |
引申意义 |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根本问题 |
流传程度 | 广泛使用于现代汉语中,已成为常见成语 |
三、结语
“擒贼先擒王”不仅是一句古代诗句,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应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