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救母的故事内容简介】《目连救母》是中国古代佛教故事中非常著名的一则民间传说,源于《盂兰盆经》,后被广泛传播并改编成多种文学、戏曲形式。故事讲述了佛陀弟子目犍连(即目连)为了救度堕入地狱的母亲,历经艰辛,最终在佛陀的指引下成功超度母亲,体现了孝道与佛法的结合。
一、故事
目连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他原本是个孝子,母亲生前行为不端,死后堕入饿鬼道,受尽折磨。目连心急如焚,运用自己的神力寻找母亲,却发现她因罪业深重,无法得到食物和水,饱受饥饿之苦。
于是,目连向佛陀求助,佛陀告诉他,单凭个人的力量难以救度母亲,必须依靠十方僧众的功德之力,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即“盂兰盆节”)举行法会,以供佛斋僧,以此功德回向给亡者,才能解救母亲的苦难。
目连依言行事,最终成功将母亲从地狱中救出,升入天界。这个故事不仅弘扬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也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成为后世“孝亲敬老”的典范。
二、故事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故事来源 | 《盂兰盆经》 |
主角 | 目连(目犍连)及其母亲 |
母亲结局 | 堕入饿鬼道,后被救出升天 |
救助方式 | 佛陀指导,通过盂兰盆节法会超度 |
核心主题 | 孝道、因果报应、佛教慈悲精神 |
文化影响 | 成为“孝亲”文化的重要象征,影响戏曲、绘画、民俗等 |
节日关联 | 农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 |
三、结语
《目连救母》不仅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亲情与救赎的感人传说。它融合了佛教教义与儒家孝道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故事之一。通过这个故事,人们不仅了解了佛教的修行理念,也更加重视家庭伦理与孝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