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中作原诗及翻译】《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边塞诗,描绘了他在大漠中行军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边塞风光的苍凉与将士的豪情。以下是对该诗的原文、翻译以及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原文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无人烟。
二、译文
《碛中作》翻译:
骑马向西而行,仿佛要到达天空;
离家之后,已看见两个月亮圆了两次。
今夜不知道会在哪里过夜,
只有广袤的沙漠,一片荒无人烟。
三、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塞行军的艰苦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诗中“平沙万里无人烟”一句,尤为突出边塞的辽阔与荒凉。
四、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碛中作 |
作者 |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
体裁 | 五言绝句 |
写作背景 | 边塞行军途中,描写旅途艰辛与自然环境的荒凉 |
诗句内容 |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无一人烟。 |
诗歌主题 | 表达边塞生活的孤寂、思乡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意境深远 |
艺术特色 | 用词质朴,画面感强,情感真挚 |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也体会到岑参作为一位边塞诗人的深情与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