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杜甫赏析】《登岳阳楼》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公元768年,当时杜甫已年近花甲,漂泊西南,生活困顿。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临岳阳楼所见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切忧虑,以及自己人生坎坷、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一、
《登岳阳楼》全诗如下: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结构严谨,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以宏大的笔触描绘出洞庭湖的浩瀚与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敏锐的观察力。后四句则转入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身处境的凄凉。
二、诗歌赏析表
内容部分 | 原文 | 赏析 |
首联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诗人用对比手法,表达对洞庭湖的向往已久,如今终于登楼,感慨万千。 |
颔联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描绘洞庭湖的广阔,展现自然的壮美与宇宙的浩渺,气势恢弘。 |
颈联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表达诗人孤独无依、身心俱疲的处境,情感低沉。 |
尾联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抒发对国家战乱不断的忧思,以及自身无法报国的无奈与悲伤。 |
三、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达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效果。
2. 语言凝练:全诗仅八句,但意象丰富,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3. 情感真挚:诗人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情感真挚动人,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思想内涵
《登岳阳楼》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怀诗。它反映了杜甫在晚年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他始终关注国家命运、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情操。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展现出一位伟大诗人的胸怀与担当。
结语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情感、宏大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不仅是对洞庭湖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