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读音及解释】“雹”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许多人对其读音和含义并不熟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字,本文将从读音、字形、含义以及相关词语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雹”是一个多音字,主要读音为 báo,意思是冰粒或冰块从云中落下,通常出现在雷雨天气中。在古代文献中,“雹”也常用来比喻突然的灾难或打击。此外,“雹”字结构简单,由“雨”和“包”组成,形象地表达了其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在现代汉语中,“雹”一般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如“冰雹”、“雹子”。虽然它不是高频字,但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雹 |
拼音 | báo(第四声) |
部首 | 雨部 |
总笔画 | 15画(雨:8画 + 包:7画) |
字义 | 1. 冰粒或冰块从云中落下,如“冰雹”; 2. 比喻突然的打击或灾难。 |
造字法 | 形声字(雨+包) |
常见词语 | 冰雹、雹子、雹灾、雹击 |
使用场景 | 天气预报、文学描写、自然灾害报道等 |
例句 | 昨天晚上下了场大雹子,把庄稼都打坏了。 他的人生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雹灾。 |
三、拓展知识
在古代,“雹”不仅指自然现象,还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诗经》中有“雹如车轮”,用以形容暴雨中的冰雹之大。在民间传说中,也有“雹神”之说,认为雹是神灵对人间的惩罚或警示。
此外,在现代科技中,“雹”也成为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雹”虽然不常见,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和科学意义不容忽视。了解这个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与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