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百科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简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022-12-30 17:02:11 来源: 用户: 

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简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分类

根据病因,NAFLD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关,后者是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营养过剩引起的体重增加过多和超重、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脂肪肝、隐源性脂肪肝都属于原发性NAFLD的范畴;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药物/环境和工业中毒等引起的脂肪肝。属于继发性NAFLD的范畴。一般来说,NAFLD常被称为原发性NAFLD。

根据病理变化,NAFLD可分为三期:(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

致病原因

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两击”假说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第一次发作与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肝脏中脂肪的堆积和胰岛素清除率的降低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导致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增加,肝细胞中脂肪酸摄入过多导致线粒体氧化超载,加重了肝细胞中脂肪酸的积累。高胰岛素通过增加糖的降解和脂肪酸的合成并减少Apo-100的合成来增加甘油二酯的积累。从而形成“第一击”。

“第二击”是指氧应激和细胞因子异常,导致肝脏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氧应激状态是指分子氧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氧化物及其代谢产物超过其防御或解毒能力。线粒体和微粒体是产生活性氧化物的主要场所。脂质过氧化物诱导膜蛋白变异,乙醛与异常肝蛋白和酶共价结合形成醛加合物,马洛里小体具有抗原性;淋巴细胞表型变化,如CD4/CD8、CD56/CD8和CD25/CD2增加;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增加;瘦素、雌激素、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胰岛素抵抗相关激素升高,TNF、TGF1、-IFN、IL-12、IL-18等细胞因子介导代谢和免疫功能障碍。

此外,铁超载、遗传、环境、免疫、药物等因素也可能参与NAFLD的发生。

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

凡有下列1-4项和5或6项任一项者,均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没有饮酒史或每周酒精含量为40g;

2.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和全胃肠外营养除外;

3.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还可出现乏力、腹胀、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症状;

4.血清转氨酶可升高,主要是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常伴有-谷氨酰胺转肽酶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5.肝脏的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诊断标准;

6.肝脏的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肝的病理诊断标准。

2.临床分类标准

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者分类如下。

(1)符合以下1-2项和3或4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1.具备1-3项临床诊断标准;2.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3.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4.肝脏组织学检查结果符合单纯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2)符合下列1-2项和3或4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具备1-3项临床诊断标准;2.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持续时间长于4周;3.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4.肝脏组织学检查结果符合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3)符合下列1、2或3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1.具备1-3项临床诊断标准;2.影像学表现提示脂肪肝伴肝硬化;3.肝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3.影像诊断

脂肪肝:b超诊断依据:

(1)肝区近场弥漫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肾,且呈f

(4)肝脏轻度或重度中毒,肝脏前缘变钝。CT诊断依据:肝脏密度一般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肝脏密度降低,CT值略低于脾脏,肝脾CT比值1.0为轻度。肝脾CT比值0.7,肝脏血管不清者为中度。肝脏密度明显降低甚至为阴性,肝脾CT比值0.5,肝脏血管清晰可见者为重度。

肝硬化:影像学诊断依据为肝裂增宽、肝包膜增厚、肝表面不规则、肝内回声/密度/信号不均匀、肝叶比例异常、门静脉主干管径增大、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参数增大、脾脏体积指数增大、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形态改变等。

款待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原则如下:

(1)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多运动、减肥、禁酒、戒烟、慎用肝毒性药物;

(2)积极寻找和消除可能的原因和诱因;

(3)原发基础疾病或伴发疾病的治疗;

(4)肝损伤患者应使用保肝药物,防止慢性肝病进展;

(5)建议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肝移植。

1.初级基础疾病的治疗

体重控制适合超重/肥胖的NAFLD患者,目标体重指数为25 kg/m2。每月减肥1 ~ 2公斤为宜。中重度肥胖或肥胖并发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患者。可以添加乌斯丁等减肥药,甚至进行胃整形手术。

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除了改变生活方式,药物减肥外,还可以加用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

调节血脂异常适用于中重度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或有两种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减肥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措施3 ~ 6个月仍无效的情况下,可使用贝特类或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

2.保肝药物疗法

一般选用1 ~ 2种药物,疗程半年以上,或使用至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脂肪肝消退。

(1)降低活性氧和抗脂质过氧化,如谷胱甘肽及其前体(还原型谷胱甘肽、-甜菜碱、N-乙酰半胱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维生素E、水飞蓟素和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2)抗炎、利胆和降低肝脏脂质含量,如熊去氧胆酸;

(3)保护和修复生物膜,改善肝脏的脂代谢、抗氧化和抗纤维化作用,如必需磷脂(多烯磷脂酰胆碱);

(4)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相关肝损伤,如乳酸菌、抗TNF抗体或TNF受体拮抗剂;

(5)中药,如单宁片。

(6)脂肪细胞因子的应用:瘦素和脂联素的应用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3.寻铁疗法适用于肝脏铁负荷过重者。

4.终末期肝病的治疗应预防和治疗门静脉高压、肝衰竭及其并发症。疾病晚期肝移植往往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选择,但肝移植后脂肪性肝炎复发率高。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
大家爱看
频道推荐
站长推荐